栏目导航
仙寓山简介
景点介绍
神话传说
郑氏农家乐
人文历史

在线商城

东至东至仙寓山——艺人的十番锣鼓

  1959年,东至县洪方乡盲艺人丁邦青用四弦琴演奏由《喜鹊登枝》、《蜻蜓点水》、《倒挂八哥》等曲牌组成的“十番锣鼓”,在安庆地区文艺会演中获奖。1993年,池州将“十番锣鼓”重新记谱整理,组织排练,在第十一届九华山庙会期间隆重演出。而今,十番锣鼓不仅应用于戏剧、曲艺和闹花灯的演奏之中,而且深入到民间的社祀、庙会、家庭红白喜事和企业开张、工厂落成等喜庆活动之中,成为群众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之一。

  “十番锣鼓敲起来,舞灯唱戏离不开,娶亲嫁女闹元宵,喜庆活动次次来,次次来,和谐生活乐开怀。”池州市城乡民间文化娱乐活动蓬勃发展,乡间“草台班子”剧团逐渐增多,农民艺术骨干队伍不断壮大,给十番锣鼓以展现风姿的机会。虎年新春,池州组织十番锣鼓在城乡各地欢欢喜喜闹元宵。

  池州十番锣鼓又名“一枝香”,属青阳腔系,基本上是曲牌体。其锣鼓经有“长捶”、“坐捶”、“落捶”、“尖捶”、“拗捶”、“文三捶”、“文五捶”、“顺三捶”、“三鞭马”、“急急风”、“阴捶”、“扭丝”等十多种。

  伴奏乐器以锣鼓打击乐为主,后期加入喇叭、唢呐,其音响效果尤为铿锵、奔放、流畅、高昂。这项民间器乐曲,盛行于明清时期,多在元宵灯会中演奏,后来经过历代高腔艺人的加工、改造、丰富,不仅保留了“其节以鼓,其调以喧”、“一人唱众人和”的高腔特色,而且逐步突破了曲牌体的束缚,发展到“滚白、滚唱”,边行边奏,由曲牌体过渡到板腔体,并运用到目莲戏演唱的伴奏之中。流传在池州乡间的主要曲牌有“浪淘沙”、“鹧鸪天”、“皂绿袍”、“四朝元”等52件,由铜锣、皮鼓、脆鼓、大钹、小钹、唢呐、横笛、云板等乐器配合演奏。全曲运用各种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,伴奏以唢呐丝竹的优美旋律,细吹细打,优雅动听。

  东至东至仙寓山郑氏农家乐订餐、住宿、景区门票预订电话:13485665031;QQ:317427352.也可微信留言相关联系方式,我们郑氏农家乐与您联系。欢迎各游客、各旅行社和团体与我联系。

  转发分享

  仙寓山郑氏农家乐微信生活服务平台

  搜索号码「anhuixianyushan」或搜索“仙寓山”。

  转发分享:让更多人了解、喜欢仙寓山,欣赏仙寓山美景,品尝郑氏农家乐美食。

皖公网安备 341721020000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