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寓山中有条古徽道,是徽州连通当时安徽省会安庆的要道,一条全部用青石板铺就的古道,穿过山,通向林荫深处,一直望不见它的尽头。它是历史上一条重要的古道,也是清乾隆至民国时期安徽省省会所在地——安庆,通往本省徽州和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省份的交通要道,清志称“徽饶通衢”。
这条保存完好的古徽道,全长7.5公里。它北起石台县仙寓镇新店村,南至仙寓山的园通庵,与祁门县接壤,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、生态环境最优、风景最美、路程最长的以青石板铺就的,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徽道。一头经由池州、殷汇等地,一头通往屯溪、景德镇、上饶等地。这条保存最完好的古徽道,是用清一色的长条形青石板铺成的,宽度为1.5米,全长7.5公里。在这条古徽道上,每隔几里路,便建有一座石亭,供行人小憩或食宿之用。由于山势陡峭,仙寓古徽道也异常险峻,有一段坡度接近90度。当年行走在这条古徽道上的人们,肩挑手扛,竹杖芒鞋,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!
仙寓古徽道上的要塞榉根岭,在历史上赫赫有名。清咸丰年间,两江总督曾国藩为防御太平军,建起了一座长达14公里的石长城,石长城的一段即在仙寓山榉根岭,它横跨古徽道,故称榉根关。此关海拔900米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为兵家必争之地,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,在这一带曾多次交手。关于榉根岭之战,《清史稿》中有多处记载,曾国藩的家书中也数次写到。最惨烈的一战:1860年,太平军攻陷徽州,曾国藩带领湘军退驻祁门,抢占各要塞有利地形,并派兵坚守榉根关,而太平军分别从江西婺源、黟县渔亭、石台榉根岭三路向祁门进攻。攻打榉根关的太平军,虽然兵力十倍于湘军,但打得十分艰难,血战三天三夜,才破关而入,直抵祁门总督府门,曾国藩、李鸿章等差点拔剑自刎。
如今,榉根岭段的古徽道上,有个玉泉亭和一口玉泉井。相传玉泉井是仙人铁拐李为解当地百姓口渴,而用拐杖凿成的。在云雾天,井里的水成乳白色,如同白玉一般,所以称之为玉泉井。可惜,玉泉井已经被山石塞满了,当年立下的碑刻也不复存在。
从榉根岭沿着古徽道往山下走,可以看到不少古树,多是几百年的,有棵黑壳楠580年,生命力依然旺盛。再往下,有座石砌的古稀亭,据说是清朝一位70岁的古稀老人捐建的,为的是庆贺他与老伴举案齐眉,儿孙满堂,同时也是方便路人。在这一处,曾发现了一块“输山碑”,记述了200多年前当地李氏家族人的环保事迹。
仙寓古徽道还见证了几段革命历史。1934年,方志敏领导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,途经此古徽道,与国民党顽固派血战一场,这里至今还遗留有红军的战壕。1949年,解放军横渡长江后向西南挺进时,途经古徽道,与敌匪作战,取得了辉煌战绩。